电话/传真:0535-8654192      邮箱:lkjx8654192@163.com
地址:山东省龙口市西城区振兴南路1569号
山东龙口矿业集团高级技工学校 版权所有
冷晓燕 衣元亮同志典型事迹
发布时间:2018-12-22 14:30 浏览次数:
信仰的力量
——记芝罘区毓璜顶街道大海阳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冷晓燕
眼前的她,有些消瘦,干起工作来却又像个“女汉子”,社区百姓夸她是“党的好女儿”。大海阳社区,地处芝罘老城区,面积仅有0.6平方公里,她在最平凡不过的岗位上,用忠诚担当、无私奉献的胸怀为百姓撑起一个幸福新天地。“担当作为好书记”冷晓燕,担任芝罘区毓璜顶街道大海阳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14年来,以“当家人”的责任担当,同社区党委成员一道,带领党员干部群众把一个老旧社区建设成为“全国和谐建设示范社区”“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”,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信仰的光芒和力量。在社区治理和党建工作上,她带领社区创造了多个全市、全省第一:发动党员群众成立了烟台市第一个互助式社区厨房,实现了党建引领下的共建共治共享;建立了山东省第一个社区党建基金,“民情网格项目服务工作法”荣获山东省优秀组织奖;创新“六个一”工作法,搭建党员作用发挥载体,探索形成了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模式。
“我就是看堡垒、守阵地的”
她勇于担当,无私奉献,将党的温暖送到群众身边。23日上午,大海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其乐融融,社区老人陆陆续续前来领取防滑垫。大海阳社区“社区壹家扶老助老”项目今年赢得烟台市福利彩票公益创投项目,获得10万元资助,防滑垫是资助内容之一。“天冷了,老人门口就得放个防滑垫,冷书记心里就是装着俺们,这里真是‘幸福大海阳’。”鲍美芝高兴地说。
2000年,冷晓燕以笔试面试均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芝罘区社区工作者。2004年,年仅30岁的她被选为大海阳社区党委书记和社区主任,成为当时全区最年轻的社区书记。“社区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,群众看我们的党好不好,首先看社区党委是不是真真正正地为老百姓办好事、办实事。”在社区一干就是18年的冷晓燕,读懂了自己的身份,更认清了自己的责任,“作为社区党委书记,我就是一个平台,一个桥梁,一个堡垒,一个阵地,意味着要比别人担更重的责任,付出更多的精力。” 大海阳社区处于老城区,居住着2528户、7469名居民,人口密度大。冷晓燕上任伊始,社区基础设施差、群众怨言多,工作难度很大。她带头在社区公布手机号码,设立30余个民情意见箱,并用三个月时间,全面走访辖区居民,当面倾听困难和需求。
区农发局党支部提供技术和菜种,社区党委提供菜箱,党员进行认养,为社区厨房提供了纯天然的健康菜品来源。 社区厨房在大海阳成功运营的背后,源于冷晓燕在社区治理上“夯实一个坚强堡垒、凝聚多方共建力量”做法的推行。时代在发展,群众的诉求也在变化。在冷晓燕看来,解决群众的问题靠社区单打独斗不行,要按照社区党委引领统筹,社区党员模范带头、社区群众齐心同奏,社会力量参与共谋的思路,全域提升社区党建水平,全方面提升为民服务能力。一番思考后,她将目光瞄向“区域化党建”,在芝罘区率先推行社区“大党委”工作机制,吸纳共建单位、驻烟中央、省级、市直机关事业双管双责单位、区直报到登记党支部、社区商圈等单位,各个单位副县级的领导干部担任社区的兼职副书记,带头认领社区项目,组织党员为居民解决困难。大党委的资源“供应链”对接了居民的“需求链”,“双链联动”解决了依靠社区自己无法解决的大难题。市自来水公司协助社区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工作,免费为困难户更换维修水管;市科协牵头为社区绘制了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文化街,解决了墙面野广告泛滥、社区文化环境匮乏的问题;市海事局先后为社区捐赠上千本图书,并资助社区阅览室报纸等,各个大党委单位各显神通,共认领了共建服务项目139项,解决群众困难诉求300余件,公开承诺并完成狗粪收集箱、休闲椅、红色书柜等为民服务实事26件。
围绕更好地提升社区的组织力,破解社区治理难题,冷晓燕在总结提炼多年工作的基础上,创新探索出“六个一”工作法,为社区服务注入新活力。“夯实一个坚强堡垒、凝聚多方共建力量”,是“六个一”工作法之一,其它五个为:树立一面先锋旗帜,做好每件芝麻小事;挖掘一位“圈子”领袖,带动广大群众参与;打造一个孵化基地,推进社区治理协同;建立一项储蓄机制,营造浓厚互助氛围;建起一个多网融合,形成资源凝聚共享。
在“六个一”工作法指引下,大海阳社区治理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—————探索实行“民情网格项目服务”,将社区自管和报到党员分配到楼栋,根据党员走访收集的问题诉求设置服务项目,组织报到单位认领办理,该做法获得全省组织工作优秀奖;今年1月,率先在全省建立了第一支社区党建基金,目前已筹集资金44.34万元,为困难党员和群众发放救助金和物资5.7万元。“党员是什么?党员就应该是先锋、就应该是模范,在日常工作中要为他们搭建发挥作用的平台和途径,点燃党员一盏灯,树起组织一面旗。”冷晓燕说。大海阳社区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之举,真正让“我是中国共产党,我一直在你身边”从工作理念落实到基层社区。
“这里有我要的幸福”
她秉承初心,扎根社区18年,传递信仰的力量
大海阳社区有多大?0.6平方公里。
冷晓燕说,在这里她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和价值:“走在街上,有很多群众微笑着跟你打招呼时的成就感,牙牙学语的孩子伸出双手让你抱抱时的温暖感,上学的孩子们欢呼雀跃着向你跑来时的快乐感,老人们摸着你的头、拉着你的手把你当闺女时的亲情感……”
这份情感,不是金钱多少所能换来的,也不是职位高低所决定的,是社区群众真心给予的。这份情感,也是冷晓燕一直坚守在社区岗位上的力量和源泉。
感情体现的是立场,感情的支撑是信仰。“我从小在农村长大,父亲生前是一名优秀的农村党支部书记,任职20多年最终倒在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,他的事迹曾在《烟台日报》刊发,这份报纸我一直保留至今,他的善良、坚韧、淳朴、一心为民的实干精神都深深影响了我,成为了我毕生学习的榜样。”冷晓燕深情地说。
她常说,虽然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社区书记主任,干着说是芝麻官又不是芝麻官的工作,虽然社区工作很艰辛很忙碌,从事的是最基层的工作,但是她始终认为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,既然选择了社区就要把它当成一种事业为它付出、流汗,甚至为它牺牲自己的一切。
走向社区岗位18年来,冷晓燕始终秉持初心,把最美的芳华播撒在了小小街巷,将最真挚的情感交给了群众,把聪明才智贡献给了社区治理,将大写的信仰书写在大海阳。
信仰无声,信仰的力量却在悄然传递。老楼长施桂花急切地说:“我得入党,虽然年纪大,我是积极的。”社区彩虹安全维修服务社朱桂娟老人,心连心艺术团团长张建华老人,于2015年递交申请后已经发展成为正式党员;白鸽艺术团团长薛洪梅已作为培养对象。目前,社区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群众,还有社区文明养犬协会会长孙美香、“壹家生活社区厨坊”厨师长刘杭生、社区志愿者唐德玲、壹家希望港志愿者鲍美芝。
而今,在大海阳社区“中共党员”是一个非常骄傲的称呼,“你追我赶的浓厚党建氛围”正在形成,红色基因在百姓间自觉传承。
在社区壹家学习堂,于占芬、张建华、辛金瑞、张福宝、张景弄等五名共产党员组成“五老志愿者”,他们分别为老模范、老专家、老教师、老战士、老干部,带领辖区群众开展各类健康、有意义的文体活动,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,当好校外辅导员。
不仅是壹家学习堂,所有群众组织的负责人全是党员,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已经融入到社区为民服务的每个角落。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,每名党员志愿者都佩戴党徽,通过一点一滴的服务树立党员的形象,让老百姓看到党员在行动,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,让党的形象在群众中熠熠生辉。
今年5月,大海阳社区举行了“千针万线绣党旗谢党恩”主题党日活动,1001名社区党员群众一针一线接力手绣党旗,一心一意跟党走,表达对党的感恩和感激之情。
时下,距年终岁末仅有一个月时间了,又到了冷晓燕最为忙碌的时节,这些天她正忙着梳理大海阳社区2018年度为民服务实事的推进情况,21件实事要件件向百姓兑现。“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,我们社区的党建品牌叫‘幸福大海阳’,我们党群同心,为了我们幸福大海阳的幸福而奋斗。”冷晓燕说,具体来说,要把老的照顾好,小的养好,年轻人没有忧愁地去工作,让社区更和谐,群众更幸福。
荒山深处新“愚公”
——记栖霞市亭口镇衣家村党支部书记衣元良
旭日初升,沿着弯弯曲曲的环山路,衣元良驾车来到山顶。这儿林木茂盛、清幽怡人,举目四望,一派安宁祥和的农家景象。
沿栖霞市亭口镇驻地一路向西11公里,在接近大山腹地的位置,有一个仅有57户居民的小村子,这就是衣家村。在村民眼中,大山既是他们赖以生存的“命根子”,曾经也是制约他们向前发展的“拦路虎”。十多年前的衣家村,山高坡陡、缺水少路、土地贫瘠,村民长期过着“靠天吃饭”的日子。
越难越要苦干,苦干才有希望。在村党支部书记衣元良的带领下,衣家村发挥党组织的强大作用,抓住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,探索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路径,把村民组织起来,走上“抱团”发展、促进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的“聚变”之路,迈出了乡村振兴第一步,开启了村庄发展新篇章。带领群众自己动手在荒山顶上修通环山路的衣元良,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荒山深处的新“愚公”。
支部引领聚民力,誓将荒山变金山。从山顶望去,遥遥可见衣家村初步建成的藏香猪养殖基地。不仅如此,在衣元良和村党支部其他成员的带领下,衣家村还要发展生态观光旅游、打造田园综合体。这,就是衣家村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希望。一阵风吹过,山顶上那面鲜艳的党旗在风中高高飘扬。衣元良望向远方,脸上露出了笑容。
发挥党员带头作用领办合作社抱团式发展
2009年,在外经营水果生意多年的衣元良回到衣家村担任党支部书记。作为土生土长的衣家村人,眼前阔别多年的家乡,用“满目疮痍”来形容并不过分。旁人说起衣家村来,三个字足以概括:脏、乱、穷。回想刚上任时衣家村的样子,衣元良坦言,一辈子也忘不了。村里满大街都是草垛、垃圾堆、粪堆,就连村委办公室里都堆满杂草。村子山高坡陡,每逢雨季,山上的水就流到村民家里去,导致村民年年吵架、相互指责。自然环境的恶劣,更让衣家村村民的处境雪上加霜。今年80岁的村民衣忠乐回忆,往年一到春天,吃水都成问题,更别提浇地用水了,老百姓一直是看天吃饭,赶上雨水充足就多收入点儿,雨水少那就只能认倒霉了。全村吃水就靠一口井,干旱的时候4天才能供一次水,村民的日子甭提多难过了。缺水让人苦恼,路也是衣家村人的一块“心病”。衣家村地理位置偏僻,进村难,进山更难。村里的果园都在半山腰上,别说汽车了,就是三轮车、小推车都上不去。樱桃成熟了怎么办?只能靠手提肩扛往山下搬。没有路,销售成了大难题,村集体没有收入,村民口袋比脸还干净,衣家村的出路在何处?看不到希望,村民人心涣散,每天就是浑浑噩噩地过日子。就在衣家村发展乏力、人心涣散之际,衣元良的到来,让全村百姓看到了曙光。面对“脏乱穷”的现实,衣元良从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入手,给村党支部新班子成员开动员会。他说:“穷不可怕,可怕的是我们不作为;村里没钱,搞个卫生、清理街道不用钱吧,我们党员干部带头行吧!”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,上任伊始,衣元良就带领党员干部,发动群众,将村里的柴草垛、垃圾堆全部清理了出去,他还自掏腰包为村中心大街铺设了一条泄洪地下管道,同时四处化缘硬化了村里的道路、建了大队办公室和广场,拉上了路灯,村里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,比全市推进环卫一体化提前了2年。 改善了村里的环境卫生,这仅仅是衣家村“旧貌换新颜”的第一步。拔掉村子的穷根、让老百姓富起来,才是村“两委”的头等大事。)“拔穷根”,从何处入手?在衣元良看来,必须解决“缺水缺路”这两个老大难。然而,无论通水还是修路,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。几年下来,虽然村里的环境卫生发生了不亚于翻天覆地的变化,但苦苦思索着衣家村发展方向却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,一时间,衣元良也陷入了迷茫之中。时间悄无声息地流逝,2017年就这样来到了。一次,衣元良到亭口镇汇报工作,镇党委书记史大磊将《塘约道路》这本书递给衣元良,让他开阔一下思路。看完书后,被洪水冲毁、一无所有的贵州塘约村的重生之路像一把火炬,瞬间照亮了衣元良的心扉,使他看到了衣家村“突围”的方向。衣元良觉得,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,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衣家村的出路。他对老搭档、衣家村村主任衣忠省说:“塘约村被水冲没了都能建得这么好,有咱们村党支部领头,一定可以把衣家村建得比塘约村更好!”
光用塘约村的事说服大伙不够,因为贵州离得太远;光靠嘴上说不行,还要让村民看到身边活生生的例子,才能有所触动,愿意相信。为此,衣元良自己出钱,领着衣忠省等村“两委”成员到蓬莱、青岛等地一些发展好的村考察,开拓思路和眼界;自费组织村“两委”成员和全村村民到莱西考察学习晚熟桃子栽植技术,还多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到亭口镇复兴村参观,感受复兴村的发展。通过参观学习先进典型,让村民们对成立合作社“抱团”发展充满信心。衣家村的老支书、今年72岁的村民衣忠国说:“复兴疃比我们疃还小,都能发展起来,我们为什么干不起来?”衣元良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村民的认可。通过前后一个多月20余次党员大会、村民大会和6次外出参观学习,衣家村的老百姓达成了共识,他们拍板决定:党支部领办合作社,这事靠谱!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老少上阵实现乡村巨变 传说中,北山愚公在神仙的帮助下,搬走了门前王屋和太行两座大山;现实中,衣元良在全村党员群众的帮助下,立下“愚公志”,排除了村里缺水缺路“两大难”。
在群众的支持下,由衣家村党支部领办的一点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,衣元良任理事长。村党支部一班人深入研究了群众的利益需求,一致认为解决山路难走、水利设施落后问题是当前村民最迫切的需要。因此,合作社一经成立,衣元良便着手操作这两件大事。长期以来,村里经济薄弱,村民收入不高,要通水修路,靠一两个人肯定不行,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。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,让“集体”的概念重回村民心中,一种带有鲜明衣家色彩的模式被创造出来:合作社成立后,每名户口在村里的村民都拥有1个“原始股”。合作社实行“工票制”,群众参加集体劳动后,合作社按男劳力120元/天、女劳力80元/天的标准发给工票,社员出工满2000元可折合一股“创业股”,除按股分红外,还可用它购买灌溉用水、果树苗和水利管线。
“我们这个工票可厉害了,在合作社里什么都能顶!”村民衣进争展示着自家挣的30多张工票高兴地说,出工一天算整工,可赚一张工票,除将来兑现现金外,将来要按照比例进行股金分红。党员干部带头,工票公平记录,这些有力举措有效激发出了村民的干事热情,“村集体”的概念在衣家人的心中越来越清晰起来。在凝聚力逐渐增强的同时,村里的通水工程上马开工了。他们要在山腰上建两个蓄水池和一个扬水站,把水蓄起来、引到山坡上的果园里,再通过微喷设备滋润果园,彻底解决果园之“渴”。但是,兴修水利不是小事,衣家村集体经济薄弱,没有资金可投入,怎么办?衣元良多方筹集资金,为村里打了两口深水井,出水的那一天,村里像过年一样,大家都高兴地说:“我们村有水了!有水吃了!有水浇地了!”衣元良趁热打铁,带领大家修了以前集体废弃的水塘、建了3个泵房,还申请了节水灌溉项目,全村350亩土地全部拉上了微喷,告别了“靠天吃饭”的历史。通过搞水利,村民们看到党支部是动真的、来实的、真心为大家着想,对于未来的信心就更强了。眼看着人心聚起来了,衣元良又谋划一件更大的事,就是修一条环山路,彻底改变困扰衣家村几百年的行路难问题。通水难,修路更难。山坡陡,以前没有路,需要现在悬崖上打炮眼崩石头,辛苦还是小事,关键是危险。就靠村党支部这几个人,能干得了这么大的事?人心齐,泰山移。衣元良有信心:过去的衣家村是一盘散沙,现在的衣家村如同一盘棋。党支部冲在前头,村民肯定会跟上!正如他想的那样,修路工程开始后,全村能动的劳动力,上到80多岁的老太太,下到十几岁的小孩,甚至还有刚做完手术出院的病人、得了脑血栓的残疾人,大家全来了!上工地、砸石块、背石头、搬石子、整路面,村民们有的手被震肿了、砸破了,有的身上划出一道道血印子,但大家咬着牙坚持,谁也不吭一声。就这样,靠着一锤一锤地碎石、一锨一镐地整平,出了8000多个工,用了7个月的时间,终于开辟出了1条长5.5公里、宽5.5米的环山路,还砌起了3公里长的路边墙。原本预计三年才能完成的水利、修路两项工程,衣家村仅用短短的一年时间便完成,衣元良感动地说:“去年寒冬腊月那么冷的天,俺村老百姓冒着大雪砌路边墙和地堰,连83岁的老太太都上山搬小石头,帮着砌路边墙和地堰,看得我偷偷抹眼泪!”衣元良和村民们的汗水没有白流。今天的衣家村,与一年前已经完全两个模样:5.5米宽、5.5公里长的环山路直通山顶,路边全是用石块砌成的挡土墙;建成海拔300米以上的高位蓄水池2处,一处蓄水池就能浇地50亩;全村近350亩果园架设滴灌设备,安装智能设备实现刷卡浇地……回首往事,衣元良感慨万千。他说:“共产党就是一面旗帜,党支部就是扛红旗的人。只要我们心里装着老百姓,发扬‘愚公移山’精神,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!”舍弃小家顾全大家绘就乡村振兴宏伟蓝图 衣家村能有今天,衣元良功不可没。这位新时代的“愚公”舍小家、顾大家,在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,迈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。说他舍小家,一点也不夸张。在回衣家村任职之前,衣元良在外经营水果生意,生活条件相当好,在栖霞城里买了大房子。听说丈夫要撇下生意回那个以“脏乱穷”闻名的衣家村,衣元良的妻子不乐意了,甚至说出“要回村,就离婚”的话来。然而,悠悠赤子心,浓浓家乡情,眼睁睁看着父老乡亲过着苦日子,衣元良做不到。顶着天大的压力,他毅然扔下生意,回村任职。每个月,他要花4000多元雇人照看生意;村集体没钱,有个大事小情都得他先垫钱,整治环境卫生、通水修路,前前后后垫了十多万元,那些今天1000、明天500的零碎开支根本就数不过来了。不顾家、倒贴钱,这么多年来,衣元良全身心扑到村里的大大小小各项工程上来,看顾着村里的每一个群众,尽最大努力让每个人都能享受村里的点滴变化带来的“红利”。用衣元良的话说:“咱们是社会主义社会,最大的优势就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,我个人损失点儿是小事,关键是不能让村里的任何一个人掉队,大家得携起手来奔小康。”人心都是肉长的。衣元良的付出,衣家群众看在眼里,念在心头。一年冬天的半夜,村里突然停电,衣元良在村里的微信群里发了句:“天真冷啊”,没两分钟,就有村民抱着茅草来敲门,让衣元良烧炕暖暖身子。现在他在村里的家,不论白天、晚上都不用上锁。通水、修路的时候,家家户户都倾尽全力。“大家伙儿这么拼,不为别的,衣书记给村里付出了太多,咱们不拼,心里过不去啊!”衣忠国。没了缺水、缺路这两只制约村子向前发展的“拦路虎”,衣家村发展的脚步更轻快了。对于眼前的成绩,衣元良并不满足。他说,衣家村将来要走“绿色高质高效”的发展方向,向“拳头”产品、休闲旅游、宜居家园要效益。衣元良是这样想的,也早早地付诸于行动。前段时间,衣元良和村党支部其他成员花费6万多元购进3000棵耐寒耐旱晚熟品种桃树苗,计划沿山顶5公里山坡路栽种。会计衣忠文算了一笔账:“桃子对土质要求不高,喜欢山坡地,对我们这个依山而建的村子来说正合适。一年种植、二年结果、三年有产量、四年就丰产,亩产在6000-8000斤,按四块钱左右的价格算,亩收入在3万左右,效益很可观。”桃树种上后,衣元良还计划着加强产前、产中、产后的管理指导,注册商标,统一走高端路线,增加桃子附加值,实现桃子“论个卖”。这些桃树一方面作为集体财产,由合作社统一管理,增加村集体收入,另一方面将被打造成衣家村的景观带。未来,衣家人将利用好大山赋予他们的先天优势,用好这片“青山绿水”,走生态观光、自主采摘这条保护性开发的道路,发展自驾游、桃园采摘,还将推行可远程监控追溯源头的“私家桃园”和“私家樱桃园”。
昨日,沿着山路一路上行,山间栽满郁郁葱葱的树木,空气中满含芬芳;蜿蜒的山路旁整齐堆砌着石头墙垣,透着山村独有的朴实与韵致,令城市间的人们顿时忘却喧嚣,心生向往。“这是一处停车场,将来会设置木屋、帐篷供游客宿营,远处那片山上将来要建两个观景亭。前两天,我们村的藏香猪养殖场也基本建好了,规模能容纳300多头猪,咱村百姓又多了一条增收的路子”,一边走,衣元良一边描述着他的规划。为了衣家村的长远发展,衣元良在亭口镇党委、政府的帮助下,聘请了专业团队为该村制定了整体规划,奏响了向“绿色高效新农村”迈进的凯歌。走在衣家村的大街小巷、田间地头,凡是见到的衣家人,他们都自豪地说:“俺衣家,现在可好了。”正如村民所说的,如今的衣家村,依靠衣元良绘就的乡村振兴宏伟蓝图,开拓出一条越走越宽的发展之路。衣家村,就像东方那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,已经冲破了云雾,每天都在放出新的光彩、带来新的希望。
电话/传真:0535-8654192      邮箱:lkjx8654192@163.com
地址:山东省龙口市西城区振兴南路1569号
山东龙口矿业集团高级技工学校 版权所有